上个世纪60年代,彼得.德鲁克最早提出了『知识经济』的概念。
他说,『知识是今天唯一有意义的资源』。
半个世纪过去了。
中国迎来了知识付费经济的浪潮。
马队没了
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很少提到钱。
那些高来高去,陆地飞腾的大侠们几乎都和钱没什么关系。
而事实上,江湖大多干的都是和钱有关的买卖。
大多侠客都是走镖出身。
老一辈的晋商靠的不是煤,是商队。
后来晋商垮了。镖局也消失了。
压镖靠的是一身好武艺。
后来有了枪,
练习武艺的主要作用就变成了强身健体。
那会儿商队靠的是马车和骆驼。
后来是汽车、轮船,还有飞机。
再后来互联网来了。
很多传统生意人感觉自己被淘汰了。
淘宝刚出来那会儿,
就是个互联网上的义乌小商城。
谁成想搞的这么大?
晋商的马队没落了。
浙商的互联网搞得风声水起。
电视没落了
我小的时候,看不着电视。
整个家属院也没几个买电视的。
谁家要是有个大彩电,必须是出国回来的。
我家后院的高小姐,不知道从哪儿搞了个大彩电,说话特别硬气。我从来不敢招惹她。否则,你就别想再看霍元甲了。
过年回家的时候,母亲还给我唠叨,说小的时候,郝段长家有个电视机,说要搭上一个电视柜把我换过去当儿子。
我说,妈,你没换就对了。
电视机贬值多快啊,你儿子是升值的。
现在还有多少人看电视呢?
10年前那会儿,我就不怎么看了。
宽带互联网催生了大量的视频网站,
像六间房、9158、yy...这都是直播软件里的长辈。
快手、映客、花椒们大大降低了人们制作和传播内容的门槛。
于是,网红来了。
三款革命性的设备
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,
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成本变得更低、速度变得更快,交互变得更强。
它开始不断地重构零售业、娱乐业、媒体业,还有服务业...
2007年1月9日,乔布斯发布了三款革命性的设备:
第一个是宽屏触控式 ipod;
第二个是革命性的手机;
第三个是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。
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,而是一台设备:iphone。
各位,你们明白么?它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,而是一台。它的名字叫iphone。
而今天,我们迎来了三个革命性的行业:
第一个是媒体行业;
第二个是出版行业;
第三个是教育行业;
这不是三个独立的行业,而是一个行业:互联网知识经济。
移动互联网将这三个行业融合了。
以前,你看电视、看报纸、听广播。
现在,你看手机、看手机、看手机。
我是幸运的。
在彼得.德鲁克提出『知识经济』半个世纪之后,我迎来了它的到来。
同时,我也是不幸的。
因为当你意识到它的到来时,说明你很快会成为这个滚滚车轮下的先驱。
你只有跑的更快,跑的更快,才有可能幸免于难。
就像当初那些传统零售商面对互联网时一样。
何其相似
2016年12月3号,喜马拉雅fm推出了「123知识狂欢节」,订单销售额超过 5000万元。
2009年天猫首次双11购物狂欢节的销售额也是5000w。
和淘宝一样,2017年很多知识经济类产品被人指责低品质,并且『不专业』。
但这并不影响淘宝给零售行业带来的变化。
管理大师克里斯坦森提到过两种『破坏性创新』。
一种是『新市场破坏式创新』。就像360安全卫士,还有征途的付费模式都是很多过去不曾出现的模式。是对现有市场的颠覆。比如得到的订阅专栏,还有知乎live的在线讲座都属于这一种。
另一种叫『低端破坏式创新』。就像早期的山寨机一样,从较低品质开始,对市场发起冲击。它们往往会在某些关键指标上超过一些高品质的产品,从而促进市场的进一步演化。
在中国,很多创新往往是从低端破坏开始的。
但是很快,人们会意识到这一点,并不断的待续改进。
比如小米手机的进入,还有必要、网易严选,几乎都是在这种模式下不断进化的。
当低端山寨商品大量流入时,恰恰说明这个市场大有可为。
c = a * b
c代表市场。a代表用户量,b代表质量。
当a的数量达到饱和时,要想有所作为,就必须在b上面下功夫了。
怎么下功夫呢?
精耕细作,不断提高产品质量。
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。
说起来很简单,但执行起来非常难。
所以,这其实是一个好机会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