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七子之歌的小女孩(澳门唱七子之歌的小女孩)
“你知道澳门不是我的真名吗?我离开你太久了,妈妈!”说起澳门,这个《七子之歌》的旋律在很多人的耳边响起。闻一多写下的意味深长的文字,通过朗朗上口的音乐作曲,被无数人熟知和传唱。
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将至,在那首歌里当童星的澳门姑娘容云林,如今已经29岁了。她在唱了《七子之歌》后成为“国民一姐”,之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。
普通话不标准,但最后还是当选了。
据媒体报道,荣云林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。他的父亲是技术员,母亲是医生。他的家人在澳门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。本来,容云林和普通同学一样,聪明,可爱,还有点害羞,和普通的邻家女孩一样。
荣云林和父母没想到会因为唱《七子之歌》而家喻户晓。容云林的母亲黄曾说,她的女儿喜欢跳舞,而不是唱歌。“那时候我们普通话不标准,怎么敢上台唱普通话歌曲?”
因为生活在澳门,云林小时候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。她过去一直说广东话。为了学好普通话,她经常和妈妈一起听普通话磁带和看普通话节目。为了提高云林的普通话,她的父母请了一位普通话老师。
回归前,李海鹰结合闻一多的诗《七子之歌》为央视专题片《澳门岁月》创作了主题曲。这首歌需要一个澳门孩子来唱。为了选择合适的歌手,澳门学校很多老师都教孩子唱这首歌。
在澳门培正中学小学读二年级的荣云林被老师选中。她每天和老师一起逐字纠正她的发音。容云林的妈妈说,那时候容云林学习很努力,后来几乎放弃了:“(那时候)她只知道那是一首歌,不知道它的意义和内涵是什么。”
选拔结束后,居然找到了两个孩子,正式去广州录制。另一个孩子学了美声,普通话很标准,而荣云林当时很小,经常哭着找妈妈,表现得很紧张,普通话也不标准。但是导演觉得她的声音很清澈,充满了童真,不像是经过训练的,而是一种真正的邻家姐姐的感觉,所以最终选中了她。
澳门行政长官亲自表扬了他。
从后来的歌曲中,我们可以听到,虽然荣云林的发音不是很标准,有些地方略跑调,但她表达的却是笨拙却可爱的感情。1999年春晚,容云林带着活泼和天真走上春晚的舞台,再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演唱了这首歌。童音天真清澈,用“三百年来,我梦幻的生母,请叫我澳门”这样真挚的话语,感动了无数人。
澳门回归一周年的时候,荣云林唱了这首矜持的歌,台下很多观众也和她一起唱了这首根深蒂固的歌。她说,“澳门回归一周年演出结束时,何厚铧特首看到我,跟我说你唱得越来越好了。”
谈到澳门回归祖国,11岁的云琳在接受采访时说,“是我的父母第一次告诉我祖国的历史。唱了《七子之歌》遍,去了很多地方演出,才知道祖国那么大,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。做中国人真好。”她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城,它像一条龙,守护着中国。它宏伟壮观。
成为新闻人物后,荣云林经常参加社会活动。她说参加这些活动不会影响她的功课,每次参加活动或演出,她都要学习可能落下的课文。云林,一个童年的女孩,喜欢自学东西。除了学校工作,她还学习舞蹈,参加合唱团,并进行相关培训。
因为歌曲的特殊意义,20年来,尤其是回归纪念日,容云林在不同场合唱了《七子之歌》多次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,对歌曲的含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但她表示,随着年龄的增长,唱歌时会更加紧张:“因为年龄越大,越在意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,越怕在舞台上出错。”
低调考入澳门大学读商科
据报道,容云林长大后没有选择当专业歌手,而是选择学商科,就读于澳门大学。
2009年接受《南方都市报》采访时,她温柔谦虚地说,“说实话,除了唱《七子之歌》,我对澳门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。希望以后能为澳门做点贡献。”
中央电视台澳门回归十周年专题片《澳门之子》回访长大成人的荣云林。她回忆说,唱歌的时候“用颤抖的手唱完了”。她说,在她成名后,商演和她的父母一直要求广告,但他们都拒绝了。她说她只想安安静静的长大,当老师,永远不要和妈妈分开。
容云林接受采访时透露,走红后,很多演艺公司找她签约。最后她放弃了成为明星的机会,选择继续完成学业,顺利进入澳门大学学习工商管理。她很少向身边的人提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。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她就是那个唱《七子之歌》的小姑娘。
综合杜南《人民日报》、央视、南方都市报过往报道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。